牡丹只在圖片和國畫裡看過,總覺得那是一種富貴花,富麗華貴得高高在上,就算聽說哪裡有牡丹花展,也不曾引起我的興趣。
山邊常見的野牡丹,我倒一向喜歡的。簡潔攤開的淺紫五花瓣,伸長的雄蕊花絲有長有短,長的一列尾端且向上曲翹哩!河對岸還有一棵較少見的純白植株,每逢開花的季節,我也必去拜訪。
後來在家裡種了一些松葉牡丹,朋友說這種小花怎麼能跟「花中之王」牡丹相提並論呢? 可她繁複的豔紅西班牙舞裙,彷彿搖曳著響板的節奏啊!再者隨插隨活便長成一大片,應該最適合我這個懶人栽植吧。又從菜園角落找來幾種不同顏色單瓣的,不過她們的葉子扁平,原來這一類叫作馬齒牡丹,是松葉牡丹與馬齒莧雜交而成的品種。 野生的馬齒莧花朵很小,以前到處可見,兒時爸爸常採集給我們吃過。
媽媽在世的時候,每天早晨定要數一數:陽台上共綻放了幾朵?因為掃墓帶去的花束想必撐不了幾天,所以我很想讓她們也繽紛在墓園四周,然而多次扦插的,可能都被當作野草除掉了,後來才改以陶盆養好再搬去置放 。
今年那一列百合萎謝了之後,我把南面的窗台全種上馬齒牡丹,家中現有紫紅、桃紅、鵝黃、橙黃、橙紅鑲黃邊以及白底紅紋等好多種,偶爾還會冒出幾朵突變的雜色新組合。仔細瞧她們的花心:多半為黃色的雄蕊,拱繞著似與花瓣主色相同的雌蕊,擎立中央的花柱,輻射出纖纖五六根、水螅觸手般的柱頭呢。
儘管每一朵小花的笑靨,只能維持個大半天,所幸以花海戰術前仆後繼,每天看來都十分熱鬧。雖亦別號「太陽花」,據說陰雨天不肯露臉的,但我觀察到的是:她們好像沒有紫花酢漿草那麼挑剔,並不太在乎陽光是否鑽出雲隙,陰天絕無礙她們出勤。即使前夜下雨,只要清晨雨停或者減緩成零星小雨,照樣不吝出場表演。如果她們已經綻開之後才落雨,那自然也沒必要再合攏了,而且一般陰雨天反比烈日收班較晚喔。
所以至今似乎日日皆得悅目,縱稱不上萬紫千紅,撩亂中仍有些許花團錦簇的錯覺 ;疫情加上暑熱出不了門,一日看上幾回 ,就假想擁有小花園吧!既非國色亦無天香的她們,依舊能招蜂引蝶,不時可見迷你的隧蜂鑽進花粉裡面,還偶有沖繩小灰蝶來訪唷!
後來歷經颱風環流連雨三日,她們依然全勤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