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櫻花鬧烘烘登場時,天氣乍暖還寒,遠看楓香都換裝成一片新綠了,
不過仍有不少剛萌發的紅通通小臉,正湊近要捕捉一片酣紅,發現那根小枝竟然是黑色的,原來密密麻麻貼滿了小蟲。其他枝椏上也有幾列,還間雜著一些灰白色較大的個體。
因為見過大紅姬緣椿若蟲群聚台灣欒樹下,還有瘤緣椿象若蟲在牽牛花藤蔓上排隊的景象,當下以為可能是一種椿象的若蟲吧。回家後在電腦上放大細瞧並對照圖鑑,雖然椿象一齡若蟲也有從紅色隨即變為黑色的,不過之後的色紋好像都複雜一些 ,這才改往蚜蟲族群搜尋。
Google蚜蟲,儘是一些危害與防治的方法,說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,甚至被稱為頭號殺手,但他們分泌的蜜露,能供養螞蟻而成為其「奶牛」,還被某些蜜蜂採集來製造蜂蜜唷。我也拍到一張疑似排出 蜜露的,所以應該是蚜蟲沒錯吧。
起先找到也有兩個大黑斑的一種扁蚜,不過從側面照看來,我遇到的體型絕非扁扁的,另有一隻待分類的蚜蟲也頗相近,尤其是整體的感覺和腿脛的顏色,而且同樣也沒有一般蚜蟲都具的刺突尾片(他那兩個黑點雖好似微微凸起,但是還算不上顯著的刺突尾片吧),只不過這隻顏色稍微深一點,身上的黑點比較多。
看到很多蚜蟲都冠著植物的名稱:例如蘆葦、苦楝、雞屎藤、山黃梔 、月橘、爬森藤、咸豐草、野鴨椿、海芋、台灣朴……等等。那麼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叫他作楓香蚜蟲呀。
全站熱搜